美心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足球

文章内容

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_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zmhk 2024-06-23
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_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
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_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足球运动避免损伤的方法

2.跳远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是怎么样的?

3.预防网球运动损伤有哪些方法?

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_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足球运动避免损伤的方法

       足球运动避免损伤的方法

        一.运动创伤的部位。

        众所周知,在足球运动中,跑、跳、踢、铲等下肢动作占80%~90%,由于运动员的下肢经常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且常常是一条腿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负担过重,这既是足球运动的特点,也相应导致了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创伤的特征。从所看的参考文献得知,受伤部位以下肢最多。

        据肖亮子130例调查中,占全部创伤的66.7%,其中又以踝关节最为多见,共45例,占23%。其他分别为:膝关节损伤39例,占20%;小腿部损伤26例,占13.3%;大腿部损伤20例,占10.3%。此外,头面部创伤共27例,占13.8%;躯干部创伤共20例,占10.3%;上肢创伤最少,仅18例,占9.2%。

        二.运动创伤的类型。

        足球运动中所发生的创伤多属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这种损伤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以下肢为主的足球运动中较多见。据董坤、张葆欣.文安调查的195例运动创伤中,扭伤53例,占27.2%;拉伤48例,占24.6%;挫伤38例,占19.5%;擦伤30例,占15.4%;铲踢伤25例,占12.8%;脱位1例,占1.0%。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以上的调查表明是不完全的,因为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特点复杂的运动,其运动技战术多样、对抗激烈等,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会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而导致损伤,影响因素较复杂。如场地的影响、年龄差异的影响、性别的影响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损伤。据调查表明:足球运动中损伤多发部位为下肢、髋、踝关节,约占7%、腰部占1%、上肢关节多为守门员倒地动作不合理所致,占15%,其中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膝关节尤应加强保护练习,占37%。

        三.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经调查研究,影响足球运动损伤的因素较多,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环境方面及对手表现等,需要我们全面分析、细致研究,最大程度的去减少或避免这些影响因素,以保证足球运动员的人身安全。陆勇、贾文[4]等对足球选项课、课外活动、比赛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思想上重视不够、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安排不合理、激励比赛致伤是影响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李静[5]则认为足球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有内部机制(如:关节不稳定、肌力不平衡、肌紧张、身体结构不合理、旧伤等);也有外部因素(如:位置不同、场地因素、竞赛规则因素、训练量、装备等)。而我个人则认为发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防守者动作过大。足球运动中常常会遭遇到对手的粗野甚至恶意犯规,如蹬踏、背后铲球以及不合理的身体对抗等,可能会直接造成严重的踝、膝关节、腰等部位的身体伤害。

        2、技术运用不当。在比赛中由于身体技术运用不当或者使用技术不合理或者技术不过硬,再加上对手的逼抢就很容易造成失误以致意外伤害。比如在运球过人时出现踩球摔倒、脚内侧打门时造成的铲地、脚趾捅球、大腿内侧拉伤、争抢头球落地时或遇紧急情况时自我保护不当等。

        3、身体素质差。这里所说的身体素质差是指局部柔韧性、关节的稳定和灵活性、骨骼和肌肉的发达程度达不到要求,容易造成拉伤、扭伤、挫伤、脱臼、骨折等现象。

        4、过度疲劳。体力消耗过大时容易造成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动作变形、灵活性差、肌肉力量不足等现象,从而导致损伤的发生。所以教练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要适当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并合理的安排训练和比赛。

        5、心理因素。影响运动员心理因素主要有唤醒水平、焦虑、注意力和自信心。适度的唤醒水平能够使运动员临场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缺乏唤醒的激发、身心的能量和技术运用的发挥只能局限在较低水平上。而过度的唤醒激发又会阻碍技术水平的发挥。

        6、其他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候、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也增加了意外损伤的可能性。

        四.足球运动损伤的预防。

        足球运动损伤发生,必须对损伤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努力消除其他因素,则可达到预防目的。

        1、严格、科学的训练是提高各项素质、保证训练正常运行的法宝,特别是保护下肢关节韧带的练习应加强。

        2、加强医务监督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做好运动员的定期检查(形态、功能、机能)。第二要加强自我监督,注意记录自己的日常各项生理指标(脉搏、血压、体重、肺活量等),提出自己旧伤或新伤可能诱发的基本原因。第三要加强对伤病员的管理。

        3、科学的安排运动量。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运动寿命的长短。运动量过大,机体负荷过重,容易降低体能而发生损伤。运动量过小,机体因刺激负荷过小而使机体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也容易发生损伤。因此,只有遵守训练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方能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4、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易伤部位的保护和训练。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对于易伤部位应采取各种辅助手段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应激能力,加强薄弱关节以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同时,应尽可能地运用保护支持带或其他的保护方式对各个易伤部位进行保护和帮助。

        5、建立医生、教练员、运动员相互学习制度,共同分析研究专项运动损伤的发病机理,做到有的放矢,预防为主。

        6、合理地安排伤后训练。为使运动员能够保持已经获得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使运动员伤愈后尽快投入训练和比赛,可以采用医生、教练员、运动员三结合的方式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内容:一般应先由医生根据运动员受伤机理、受伤部位的剖析、生理特点及伤势提出适合训练的动作和避免再次受伤或加重伤情的动作,然后由教练员依照本队任务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训练计划,再通过运动员的实践,结合患者本人的切身体会修订计划。

        五.常见损伤的处理。

        1、运动损伤发生后,现场的初步应急处理非常重要,处理得当可减少伤后的并发症,加快损伤的康复,减少因此给球员正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

        2、在足球教学或比赛中发生损伤后,应先观察是否发生骨折,如果发生骨折切勿乱搬动创伤部位,特别是胸部和脊椎发生骨折,若搬动伤口可能会促使骨折处脊椎压迫神经,造成更大的损伤,给医治带来更大的困难,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请专业医务人员来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发生骨折则看是开放性创伤还是闭合性创伤,开放性创伤须立即进行止血,并用消炎药水进行清洗,防止皮肤感染。

        小面积创伤可不进行包扎,大面积创伤需用消炎止血胶布进行包扎,甚至要到医院进行伤口缝合,并注射破伤风针。在条件较差的学校如果没有消炎药水可用冷的茶叶水进行清洗,但遇到大面积创伤则不能用茶叶水清洗,须尽快送往医院。如果是闭合性创伤且没有发生骨折如:踝关节扭伤,则应立即找来冰块或浸透冷毛巾进行冷敷,冷敷时间20分钟为宜,冷敷是为了血管收缩,防止瘀血积聚。

        3、在治疗过程中,排除骨裂、骨折、肿瘤等其它疾病后,对软组织损伤者施以推拿治疗。一般的处理原则是:急性损伤者48小时内采取冷敷、制动、加压包扎等措施;48小时后施以力量适中的点和面的摩、揉、搓、按、滚、叩、抓提、弹拨等手法治疗,以消肿散淤,舒筋活血,镇静止痛,恢复功能。对慢性劳损者,施以适中或重力量的痛点为中心,后大面积的摩、推、抹、按、滚、牵拉、抖等手法治疗,目的是直接松筋解挛,剥离粘连,开塞通窍,镇静止痛,恢复功能。按摩时间为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或教练应当引导学生或学员正确地认识运动损伤,明确运动损伤的危害。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损伤发生后切不可慌,需冷静地按照救护原则进行施救,才能把损伤的危害减小到最小限度。运动损伤不仅给球员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时间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还使球员从此在精神上产生畏惧心理,使其在以后的比赛中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从而影响其本人和球队的发展前途及成绩。

        因此,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球员在受伤期间,应积极治疗,最好采用保守疗法,休息、停止训练和比赛,服用抗炎药物并结合物理疗法,机能恢复和治疗同时进行。在治疗过程中,逐步加强受伤部位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和受伤部位的功能训练,在还未痊愈之前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或对抗性激烈的比赛,否则容易复发或留下后遗症。要进一步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以及预防为主的意识,了解足球运动损伤的规律和特征,学习运用保健知识,避免人为因素致伤。

跳远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是怎么样的?

       摔跤运动员的损伤发生机理及预防 摘要:摔跤运动是一项残酷、激烈的项目。在摔跤训练中,运动损伤是最常见的。通过对摔跤运动中膝、肘、腰、和小关节等部位的损伤,以及导致这些损伤的发生机制,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以期抓住其规律,达到保护运动员并完成训练预定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摔跤 损伤 预防

        一、前言

        摔跤是强对抗性体育项目,在摔跤竞技中,尽管有“只许摔,不许打”的规则限定,但是损伤依然时有发生。认识和掌握摔跤中损伤和抗损伤的规律,对于提高摔跤运动水平是极其重要的。有助于明确损伤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训练中的可能致伤环节,实现有效的预防和保护。

        二、损伤产生的原因

        摔跤为双人对抗性竞技项目,身体的直接接触是必然的,其“胶着”状态可达到整个赛时间的80%-90%;损伤的发生并非只在守方或败者,也可能出现在攻方或胜者;损伤并非限于疲劳阶段;损伤既可能来自他伤,也可能归因于自伤;损伤会因违例而造成也可能见之于正常比赛中。

        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摔跤的赛程虽短,但运动员的消耗极大。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技战术动作,运动员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可有分秒的松懈和怠慢。运动员可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不是一个人的体重,瞬间动作的发力要大于几倍人体的体重,不正确的发力或在对手破坏发力的情况下,都可以造成损伤。运动员不仅有站姿下的角力,而且还有头、肩、手着垫时的角力动作。

        三、损伤常易发生的部位

        1、膝关节损伤

        在损伤记录中,膝损伤率居第一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摔跤的技术特点决定的。抱腿是自由式摔跤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使用频率非常高。从造成损伤的原因也可看出,抱腿时速度快、对抗强。这样就增加了损伤的几率,再加上有些队员的技术不够正确,对抗中不会保护对方,如强力压膝关节前侧、强力外翻膝关节,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的损伤。而且有些是比较大的伤病,如侧副韧带断裂,半月板粉碎等损伤。而古典式摔跤的技术特点是以上身为主,在对抗过程中,不允许搬动、抱提下肢,所以,上肢及胸腹、腰背的力量相对显得重要。在日常的力量或技术练习中,教练员及运动员往往重视上肢、腰腹、颈部力量的练习,对下肢肌肉力量练习的要求较少。这样在训练或比赛的对抗中,就容易造成下肢关节的扭伤。摔跤运动在站立摔过程中,重心必须要低,这就要求运动员弯腰屈膝,使股四头肌始终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而在课后所有的运动员都不重视股四头肌的放松,长期疲劳积累导致肌张力增加,使周围组织对膝关节牵拉力失去平衡。而使膝关节的损伤率增加,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些队员在同一部位反复损伤,尤其是侧副韧带的损伤。这主要是由于不重视恢复性力量训练造成的,运动员损伤后只重视治疗,而没有进行积极的力量训练,导致损伤部位及周围组织的废用性萎缩,力量下降,关节稳定性降低。在训练过程中反复损伤的几率增加,摔跤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率较高的情况提示我们,第一应不断改正运动员不正确的技术动作;第二,应不断向运动员传授运动医学知识,提高运动员的保护意识;第三,应重视下肢肌肉的力量训练,尤其是损伤后的恢复性力量训练;第四,应重视和加强大腿前侧肌肉的放松。

        2、肘关节的损伤

        造成肘关节损伤的.因素比较复杂,这也与摔跤运动不规则的技术特点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正确的落地支撑。正确的落地支撑应手掌着地、前臂内旋、肘部屈曲以缓冲强大的冲力,如果落地时前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直,当强大的外力落在支撑的上肢时,就会导致韧带损伤、关节扭伤甚至骨折或关节后脱位。另外,某些犯规动作,如两人对抗抢把,当对方手臂插入腋下时,用反关节解脱以及夹双臂过胸,不是夹在对方上臂而是夹在前臂等,都可导致肘部损伤。鉴于此,应不断纠正训练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并加强肘关节屈伸的力量,以增加肘关节的稳定性来减少损伤。

        3、腰背部损伤

        摔跤运动中,腰背部的损伤占重要地位,尤其是古典式摔跤。腰背部损伤居所有损伤之首,腰部是整个身体的枢纽,它使上肢与下肢有机结合起来。在摔跤运动中,腰部力量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容易造成腰背部的损伤。摔跤运动中,运动员始终处于弯腰状态,腰背肌紧张收缩,课后又很少进行充分的牵拉和放松,导致慢性疲劳,加上长期腰背部的大力量训练,容易造成椎间盘病变。在古典式摔跤中,抱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抱提动作主要靠腰部肌群用力,特别是 骶 棘肌始终处于强直收缩状态,如果训练或比赛时抱提动作过多,而后期又不能得到充分放松,长期肌肉疲劳的堆积,就会造成腰肌劳损。在古典式摔跤的滚桥和提抱动作中,突然发力可造成 骶 棘肌及腰背其他肌肉的急性损伤。鉴于此,在训练中要加强腰腹部的肌肉力量训练,主要是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及 髂 腰肌、 骶 棘肌和腰背筋膜的力量训练,以增强其对抗性。同时还应注意主动肌与对抗肌力量的协调发展,以增强预防损伤的能力,在进行大力量训练时,要有一定保护措施。另外,在每堂课后都要进行足够的牵拉和放松,以免造成慢性疲劳。

        4、小关节损伤

        手足小关节,尤其是指间关节易造成损伤。这主要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所有运动员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只对各大关节进行牵拉等,而对指间关节等小关节没有进行充分牵拉、拔伸和搓揉等。在激烈的对抗中就很容易损伤。因其对训练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所以损伤后没有进行积极的治疗,导致反复损伤,最后导致关节肿大,影响关节功能,影响训练质量。 5、摔跤耳的发生率较高

预防网球运动损伤有哪些方法?

       跳远是技术比较复杂的运动项目,其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部分组成,具有高速度、快节奏、大强度的运动特点,因此,在跳远过程中人体要承受地面很大的冲击力。这就容易产生相应的损伤。

       一,跳远训练中常见损伤

       (1)常见损伤部位

       根据研究发现,学生在跳远训练中的损伤发生部位多为下肢和腰部。其中,踝关节损伤者居最多;其次是膝关节、腰背部、足跟损伤。髋关节和其他部位损伤者相对较少。这说明学生运动损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跳远跳跃过程对下肢及上下肢结合部位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因此,必须加强这些部位的训练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2)损伤类型

       跳远常见运动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肌肉损伤、韧带损伤、软骨损伤,具体可分为为足跟挫伤,腰腿部韧带、肌肉拉伤,膝关节、踝关节损伤和胫骨骨膜炎,同时膝关节总体发病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学生跳远训练中常见损伤的预防措施

       (1)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及放松练习,加强医务监督

       研究发现,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跳远运动损伤的首要因素。因此,高度重视准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好准备活动,才能在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中发挥出较好的竞技水平,更重要的是能预防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高强度的训练及比赛后,全面的放松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此时的身体承受了很大的负荷,需要通过一些科学的放松活动得到缓解,从而使运动疲劳快速恢复,这对下一个阶段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的影响。

       (2) 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加强技术训练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对竞技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而且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一个错误的技术动作养成,在训练和比赛中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也是错误的,日积月累,局部所承受的负荷就必然较大,成为运动损伤形成的一个隐患。在技术训练时,需要正确示范和讲解技术要领,技术纠正错误动作,改进技术。同时,利用先进的运动训练理论和手段,通过多媒体等,在技术动作上精益求精,通过刻苦训练,形成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

       网球场上不大常见诸如骨折、流血、脑震荡等严重的意外事故,但是一些劳损性伤病却能够不知不觉地成为球员的好朋友。一些突发性的拉伤、扭伤等也会给你的正常生活加入一些不大不小的变奏,比如得了网球肘后,拧毛巾、提水时就会感觉腕肘部疼痛,再比如小腿拉伤了就会影响走路办事,等等。人体有时就像件衣服,破损过的地方无论后来被修补得多完美也终究会留下补过的“记忆”,不同的是补过的衣服没准会成为时尚,而“补过”的身体可能就无此幸运。

       1.起水泡

       拇指关节内侧、掌际与拍柄后部相接触的部位、前脚掌等都是容易起水泡的地方,原因除了平时“操练”得过少以外,拍柄表面太硬、太滑、手脚部的汗湿、握拍太紧或太松、鞋底太硬、鞋号过大、鞋垫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水泡的产生。对水泡的处理以保守、避污染为原则,最好不要贸然忍痛撕掉表皮,另外还应在把柄上缠一层柔软防滑的吸汗带,并且不用拍柄过细的球拍打球。鞋是为脚服务的,不舒服就该换一双。

       2.抽筋

       此学名为“肌肉痉挛”,最易发生于小腿及足底。抽筋的原因大致可有四个:

       (1)寒冷刺激,肌肉受到低温的影响,兴奋性会提高,易导致痉挛,在气温比较低的环境中运动时,如果未做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未注意保暖,肌肉痉挛就更容易发生;

       (2)电解质丢失过多,电解质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运动中大量排汗,特别是在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后或在高温季节运动时,电解质随汗液大量丢失,而电解质丢失过多会使肌肉兴奋性提高,继而发生肌肉痉挛;

       (3)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在练习或比赛中,肌肉过高频率地连续收缩而放松时间又太短,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地、成比例地交替进行,这会很容易引起肌肉痉挛,这在训练的新手中比较多见;

       (4)疲劳,身体疲劳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疲劳的肌肉往往血液循环和能量物质代谢有改变,肌肉中会有大量的乳酸堆积,乳酸不断地对肌肉的收缩物质起作用,致使痉挛产生,特别是局部肌肉疲劳状态下再进行剧烈运动或做些突然紧张用力的动作则更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出现抽筋时,只需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使其缓解。牵引切忌用暴力,用力宜均匀、缓急适中,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此外还可配合局部按摩如按压、揉捏等,处理时要注意保暖。预防抽筋首先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肌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其次是运动前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过程中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和维生素B1的摄入。另外,疲劳和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后要注意放松。

       3.脱水

       水是机体的重要内环境,正常情况下其比例应占成人体重的50%~70%,必须保持水的稳定才有利于物质代谢的进行和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摄入水分不足或排出水分过多(出汗、腹泻等)对使机体失水。研究表明:失水程度达到体重的2%,人会感觉强烈口渴、不适、食欲下降、尿少;达到4%,不适感加重,运动能力下降10%~30%;达到6%,人会感觉全身乏力、无尿;达到8%以上,人的情绪烦躁、体温和脉搏增高、增快、血压下降、循环衰竭以至死亡。由此可知,水的供应是否满足需要,可由体重、尿量、排汗量及自身的感觉等判断。

       水的补充绝大程度上依靠直接饮入液体饮料及吸收食物中所含的水分。补充水分应该是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循序渐进地进行,一次性暴饮绝不可取,温度极低的饮料虽口感舒适但对肠胃刺激很大,所以也不宜于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饮用。球员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水及其他物质的合理补充。

       4.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在体育运动中极为常见,应引起朋友们足够的重视。肌肉主动强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的拉长超过了肌肉本身的负担能力,其所造成的肌肉细微损伤、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称为肌肉拉伤。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到位、某部分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运动所需的状态,训练水平不够、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较差,疲劳或过度负荷使肌肉的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协调性降低,错误的技术动作或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猛或粗暴,气温过低、湿度太大,场地或器械的质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伤。

       肌肉轻度拉伤及肌肉痉挛者,用针刺疗法会取得显著疗效,不同的针刺强度和针刺频率使受伤或痉挛的肌肉能够在适度的范围内按照不同的节奏和强度进行舒张和收缩,从而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肌纤维部分断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压包扎,还要把患肢放在使受伤肌肉松弛的位置以减轻疼病,48小时后开始按摩,手法要轻缓;怀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还要接受手术治疗。

       肌肉拉伤后的练习应量力而行,一般以不感觉伤处疼痛为准。注意加强易伤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使屈肌和伸肌的力量达到相对平衡,这是防止肌肉拉伤的有效措施。

       5.扭伤

       扭伤属于突发性的意外事故。打网球时几个容易扭伤的部位是脚踝、膝、腰。脚踝扭伤多数是急停或奋力奔跑时以脚外侧先触地面,而单侧脚踝难以承受身体因惯性或制止惯性所产生的强大的力量,从而导致踝关节韧带、肌肉以至骨骼的损伤。腰部突发性扭伤往往发生于球员急停并变向(尤其是向后变向)转身跑的时候,发球时的背弓及反弹背弓发力的动作也容易使腰部吃力不起而招致损伤的发生。膝部扭伤多数要归于侧向的急跑和急停,这与脚部比较相像。

       预防扭伤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

       (1)加强相应部位的肌肉力量,以适当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

       (2)对易伤部位进行保护性固定,如包扎弹性绷带等等;

       (3)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并通过练习努力使之熟练化、自动化;

       (4)在做陌生的动作时不过分急于求成;

       (5)清除场地内的杂物如暂时不用的球等等;

       (6)当然还是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6.腱鞘炎

       这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劳损性伤病,是对局部运动量过大的一种不适应性炎症反应,多发生于手腕、掌指关节、脚踝后部、肩前部等。

       腱鞘主要分布在跨越手指、手腕、肩、踝关节等部位的肌腱上,它像套子一样套于肌腿之外,其作用是减少肌腱活动时与相邻肌腱的摩擦。在网球、乒乓球等项目中,由于击球动作的特点,手腕及肩部肌肉反复收缩牵拉肌腱,使这些部位的腱鞘受到过度摩擦或挤压而引起腱鞘发炎。其征象是在做挥拍动作时在上臂外展上举动作时感到手腕或肩部疼痛,平时也有压痛出现。对腱鞘炎的处理,在急性期应休息或停止运动,积极找医生治疗,以免发展为慢性;合理安排训练,防止局部过度负荷;运动前后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局部放松运动,运动后按摩和热敷也对预防有积极作用。

       7.网球肘

       时常会听打网球的朋友说起肘部隐约感觉疼痛的问题,这可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让我们来看看“网球肘”是怎么一回事。

       “网球肘”学名为“肱骨外上踝炎”,因多见于网球运动员而得名。经常反复伸屈腕关节,尤其是用力伸腕而又同时需要前臂旋前、旋后的动作非常容易引起这种损伤,如乒乓球、网球运动中,在用“下旋”“反手”回击急球时,由于固定拍型的需要,腕、肘(前臂)部肌肉必须高度紧张(特别在击球点一瞬间达到极顶)才能与来球的强大力量相对抗,经常如此,使得腕、肘部肌腱纤维受到反复牵扯而发生劳损,肌腱的牵扯损伤发生后,操作性炎症反应引起疼痛。其症状,初期只感到肘关节外侧酸困和轻微疼痛,或仅在用力伸腕与前臂用力旋前、旋后时出现局部疼痛,病情发展时,肱骨外上踝部发生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前臂外侧放散,患侧手的力量减低,持物不牢,揣提重物、拧毛巾、反手击球时,肘外测疼痛尤为显著。

       上述文字让大家对“网球肘”有了一个概况的了解。如果打球时已经出现肘疼的现象,那么无论轻重你都应该开始对“网球肘”多一些警惕,否则一旦与它打上交道,你将不得不忍受它所带来的诸多痛苦和不便,并且极难在短时间内治愈。

       对网球爱好者来说,“肘疼”或者说得“网球肘”最根本的原因,一是直臂击球,二是发力时腕、肘部的翻转太剧烈、太夸张,三是超负荷练习。

       (1)缓解办法:

       ①纠正直臂击球的动作,让大臂和小臂无论在后摆还是前挥的时候都保持一个固定且具弹性的角度;

       ②用支撑力较强的护腕和护肘把腕、肘部保护起来。限制腕、肘部的翻转和伸直;

       ③打球时于前臂肌腹处缠绕弹性绷带,可以减少疼痛发生,但松紧需适中;

       ④一旦被确诊为网球肘,则最好能够中止练习,待完全康复并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之后再继续进行练习;

       ⑤早期症状轻微时,按摩、理疗效果良好;疼痛加重后可采用中药、针灸疗法,个别病例用保守疗法无效后可考虑手术;

       ⑥穿弦时减小磅数并选择细一些的弦,松软一些的拍面可以帮助击球者吸收一些因拍、球对抗所产生的振动之力,也可以帮助球员更省力地击出落点较深的球。另外,调整拍柄大小至合适,选择重一些的球拍练球都对缓解疼病有很大的好处。

       (2)预防:

       加强腕、臂部力量训练,防止前臂肌肉疲劳积累,做好准备活动及练习后的放松,提高肌肉的反应性,正确掌握“反手”击球技术,早期发现疼病,及时治疗。

       最后,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超时练习”的问题。在一些喜欢打网球的朋友中,有的可被称为“超级爱好者”,原因是他们在网球场上一次能耗掉4~6个小时,连饭都带到场地上吃。笔者觉得这种做法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那是比较浪费的。虽然网球场上有太多乐趣,有太多有形、无形的吸引人的东西,但人的精力、体力及智力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有高潮、低潮,也都是有极限的,其最佳的组合才能带给人最怡情的乐趣,而4~6个小时对打网球来说未免有些太漫长了。

       今天关于“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